学习规范方法,讲好中国故事——经济学院本科生科研训练营(第二期)成功举办
经济学院本科生科研训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科教育中实践教学的核心方式。通过科研训练,旨在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及研究创新能力。经济学院本学期举办了本科生科研训练营(第二期)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六位博士生,借助经济学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以及公开披露的数据与代码,系统介绍了经济学实证研究的具体过程。以下是本学期各位博士生的讲解内容及要点:
1.双重差分法的现实应用(8月30日,凡盼来)
凡盼来博士基于2023年发表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上的论文“水资源约束缓解与区域经济增长—来自‘南水北调’工程的经验证据”详细介绍了双重差分法(DID)在现实中的应用。该文通过构建适用于中国发展实际的水资源约束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阐述了南水北调工程促进受水区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的内在机理。凡博士还结合文章中公开的数据和代码,向同学们展示了双重差分法的实证分析流程。通过对文章数据和代码的复现,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双重差分法的研究设计与分析方法,为后续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工具变量法的基本原理及Stata实现(9月6日,龙周宏)
龙周宏博士以2023年发表在《世界经济》上的论文“超时加班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卫星夜间灯光的经验证据”为例,向同学们系统介绍了工具变量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Stata中的实现。龙博士详细讲解了工具变量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其在解决内生性问题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结合Stata软件操作,龙博士向同学们展示了如何构建工具变量以及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回归分析,并解释了回归结果的经济意义和政策含义。通过本次训练,同学们对工具变量法的原理、内生性问题的识别及其解决方法有了清晰的理解。同时,通过Stata操作案例的实践,同学们了解了工具变量在实证研究中的实现过程和技术细节,为后续从事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和方法指导。
3.断点回归法的基本原理和实证设计(9月20日,徐溶壑)
本次讲解中,徐溶壑博士详细介绍了断点回归法(RD)的基本原理和实证设计,着重强调了在准自然实验中构建“随机实验”思维的重要性。首先,徐博士将断点回归法的内容拆解为“起源与发展”“断点案例”“图像呈现”以及“假设与核心参数”四个部分,系统地阐述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实际应用场景。其次,徐博士通过对2021年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上的文章“养老金对缓解农村居民医疗负担的作用—为何补贴收入的效果好于补贴医保”这一具体实证案例的讲解及代码命令的复现,帮助同学们了解主流文献中断点回归方法的主要讲述方式和核心构成,有助于同学们在后续研究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能举一反三,灵活应对。
4.倾向得分匹配的原理及Stata实现(9月27日,辛格)
辛格博士以2024年发表在《世界经济》上的论文“新基建专项债的就业效应与空间外溢性”为基础,系统讲解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的理论原理及其在政策效果评估中的应用。辛博士通过实际案例讲解,结合Stata软件操作,向同学们展示了如何构建倾向得分模型、实现样本匹配,以及如何将匹配后的数据结合双重差分法(DID)进行分析。此外,辛博士还针对匹配后的平衡性测试、动态趋势分析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解析,帮助同学们理解方法论的实践价值。通过本次训练,同学们对倾向得分匹配法的理论基础、匹配流程及其在因果推断中的作用有了深入理解。同时,通过Stata案例的实际操作,同学们进一步掌握了该方法在研究中的具体实现步骤和技术细节,为其后续开展实证分析和政策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经验。
5.空间断点回归方法的现实应用(10月18日,付婷婷)
付婷婷博士以2021年发表在期刊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上的论文“Political hierarchy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a spatial discontinuity in China”为基础,向同学们系统讲解了空间断点回归方法(RD)的理论原理及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该论文聚焦重庆市升格为直辖市引发的政治层级变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并通过空间断点回归方法揭示了这一政策变化的因果关系。付博士依次从研究背景、数据来源、实证策略、主要结论以及机制分析等方面对论文进行了深入讲解,并详细解析了其整体研究框架。此外,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该方法的实际运用,付博士演示了论文作者公布的原始数据与代码,详细展示了该文章实证分析的实际流程。通过对论文整体内容的拆解与实证结果的复刻,帮助同学们更深刻地学习了空间断点回归方法的现实应用,熟悉了经济学实证研究的具体过程,同时增强了阅读权威期刊文献和学习经济学因果推断方法的信心。
6.双重差分法的扩展与数据下载(11月11日,刘文龙)
刘文龙博士为本科生讲解了2023年发表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上的论文“《社会保险法》实施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该文以2011年《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为切入点,利用双重差分法(DID)考察了社保征管力度加强的收入分配效应。在讲解中,刘博士重点介绍了论文中使用的广义双重差分、强度双重差分,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场景,使同学们对这些前沿计量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刘博士结合实践,详细演示了如何通过国泰安数据库获取上市公司数据,以及数据清洗和处理的具体流程。以上科研训练内容加深了同学们对前沿计量方法的了解,为后续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科研训练营对提升我院本科生学术科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博士生结合经济学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的学术文章及公开的数据与代码,系统地向本科生讲解了经济学实证研究的全过程,为本科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指导。其次,通过本次科研训练营,本科生不仅加深了对经济学研究的理解,也在博士生的指导下熟悉了前沿研究的思路和工具。博士生与本科生的深度对接模式,促进了学术交流,不仅有利于本科生后续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经济学院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撰稿:陈海山 凡盼来 审核:谷宏伟 单位:经济学院